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品vps花费质生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无障碍体验展
最佳回答
“vps花费”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品vps花费质生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无障碍体验展
东方网通讯员张欣驰、记者刘轶琳5月15日报道: 为了提升公众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全球无障碍宣传日于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四设立,今年迎来了第14届。借此契机,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与“让爱无碍”全国城市联展巡展及“无碍有爱·无忧生活”研究与体验展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医文化中心临展厅联合举办,通过丰富的图文展板和无障碍辅具体验,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无障碍环境对提升功能障碍人士生活质量的关键作用,激发社会对无障碍建设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此次展览聚焦于无障碍设计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对外开放,并计划在全国30余城巡回,复旦上医成为重要一站。展览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回顾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展现了包括智能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训练器、智能仿生手等在内的前沿辅助技术,以及全盲、肢体障碍等体验区,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无障碍设计的深远意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无障碍领域的贡献同样亮点纷呈。自2015年成立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以来,学院不仅为残障群体提供学术与社会支持,还于2019年携手中国残联成立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展览中,这些努力与成果得以全面展示,传递出“无碍有爱,无忧生活”的积极信息。
为促进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实际改善,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团委,于开幕式上发布了《推进通用无障碍建设,打造友好型校园环境的‘无忧’校园建设复旦倡议》,旨在通过理念传播、标准建立、实践行动和包容互通,推动高校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典范,确保所有师生,尤其是功能障碍者,能平等参与学习与发展。
复旦上医团队不仅限于理论研究,更将无障碍理念付诸实践。2021年成立的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通过“出行无忧”、“康复无忧”、“信息无忧”三大项目,针对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需求,进行无障碍设施调研与改造,开发辅助小程序,有效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便捷性。中心主任吕军强调,无障碍环境是通用设计,惠及每个人,无论老少、健康与否,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成为了复旦上医“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学生们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如研究生陈岚卿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将研究聚焦于残疾儿童照护者的需求,不仅完成了学术研究,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服务社会的价值。吕军表示,团队将继续以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实现尊严与价值。
展览将在上医文化中心临展厅展出至5月底(每天9点至17点,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