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助残周”:国外vps主机面板科技赋能助残事业 闵行打造有“AI”无碍生活圈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05-10 15:06:14

最佳回答

“国外vps主机面板”2025“上海助残周”:国外vps主机面板科技赋能助残事业 闵行打造有“AI”无碍生活圈

东方网5月9日消息:“小亮小亮,带我走上舞台。”随着残奥冠军张亮敏一声指令,外形灵动的导盲六足机器人精准规划路径,护送她走向活动中央。今天下午,以“爱在我身边——科技向善 有‘AI’无碍”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助残周”闵行区主题活动在沪举行,通过前沿科技与助残场景的深度融合,勾勒出残障人士生活便利化的全新图景。  

科技产品集中亮相,解锁助残“智能密码”  

活动现场的科技助残产品展示区成为焦点,导盲六足机器人、离线字幕辅听设备、纳米水粒子温疗舱、智能仿生手等创新成果逐一亮相。由上海交通大学高峰团队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针对我国视力障碍人群面临的“导盲犬稀缺”难题,通过AI视觉识别与路径规划技术,实现“语音指令+环境避障”的精准服务,为视障群体提供了低成本、易普及的出行解决方案。

中进宏康的纳米水粒子温疗舱则破解了失能人士助浴难题,传统助浴需多人协作耗时耗力,该设备通过“一瓶水、一个人、一小时”的“轻量化”设计,让护理人员能独立完成助浴,既保障隐私又提升尊严。这些“科技助残”神器不仅展现技术温度,更直击残障人士生活痛点。  

多方联动构建生态,打造15分钟服务圈

活动中,闵行区正式成立“科技助残联盟”,集结上海交通大学、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等10家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旨在整合技术、人才、产业资源,推动智能辅具研发与成果转化。首批10家联盟单位现场签约,将在康复机器人、无障碍通信、智慧家居等领域展开协同攻关。

为确保科技产品“精准滴灌”,活动特别设置“科技助残志愿体验员”授聘环节,来自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等群体的代表受聘成为“产品体验官”,将以亲身感受参与辅具优化,实现“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无缝对接。同步发布的“闵行区科技助残应用场景地图”,则规划在全区14个街镇及7家康复机构布局体验点,构建“15分钟科技助残生活圈”,让前沿技术触手可及。  

政策赋能+场景落地,绘就助残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破解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钥匙。”闵行区委副书记、区残联主席团名誉主席唐劲松在致辞中表示,闵行区将以科技助残联盟为纽带,探索“研发—体验—应用—迭代”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助残事业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升级。随着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杜松全与唐劲松共同启动活动,标志着闵行区“科技助残”系列项目正式落地。

在主题演讲环节,科大讯飞分享了AI语音技术在聋人辅听、智能手语翻译等领域的应用;阿里巴巴介绍了电商平台助残就业的“云端”实践;上海宝山上大通用机器人研究院则展示了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在肢体康复中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跨领域实践印证:当科技褪去冰冷外壳,正化作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隐形翅膀”。  

从导盲机器人的精准导航到温疗舱的尊严守护,从联盟成立的机制创新到场景地图的民生落地,此次活动不仅是科技助残成果的集中展演,更标志着闵行区残疾人事业迈入“科技赋能”新阶段。随着越来越多“有AI”的解决方案走进生活,这座城市正以创新为笔,在“残健共融”的画卷上书写温暖注脚。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