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罐头里的上海声音,在余德耀美术馆听殷漪“发声”vps推荐贴吧
最佳回答
“vps推荐贴吧”请听罐头里的上海声音,在余德耀美术馆听殷漪“发声”vps推荐贴吧
遍布城市的“声响”,可以和油画雕塑一样摆入美术馆展厅。上海艺术家殷漪利用别具一格的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对他而言,播放器和录音机就像画框和画笔,声音才是他要讲述的“内容”。他引导参观者像看展一样去“听展”,有仪式感地在展厅里聆听、联想与思考。“五一”假期至7月13日,位于青浦蟠龙天地的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举办殷漪的首次机构个展《我听到了》。
余德耀美术馆户外
这是殷漪从前卫音乐家转向当代艺术领域后,创作的一系列声音艺术作品,包括声音、影像、装置、表演等多种形式,分了他对上海以及都市公共空间中研究声音的心得。殷漪把自己称为“城市声音拾荒者”,在日常生活的际遇中,敏锐捕捉并捡拾有关声音的碎片。以“听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观念来创作“声音驱动的图像”,是殷漪独特的艺术探索。
观众在体验互动殷漪的声音作品
上海是殷漪的出生地,亦是他日常的活动空间。本次个展选取了殷漪创作于2014年至2025年间的8件声音艺术作品,大多数都以上海为创作地或语境。从街道马路到地铁公园,他开启了一系列与“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有关的创作,引导观众用耳朵感知世界。对殷漪而言,声音成了知识的来源,聆听成了思辨的渠道,和日常休闲聆听音乐所不同。
《20140901 – 20140930》,2014,裸露式扬声器、玻璃密封罐、音频播放器、桌面功放、阿司匹林药丸
作品《20140901-20140930》(2014年)将播放器放入密封罐中。殷漪对杨浦定海桥进行了为期一整月的录音,把这些来自老旧住宅的街坊声,像科学标本一样陈列。定海桥区域曾是上海的最大面积的棚户旧区,存有大量民间轶事,罕见于上海的文艺创作中。殷漪通过录制声响,像写日记一样忠实记录了十年前这座城市里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日记是主观的、私密的,标本是公共的、可观的,这样的观测如同鲜活的市井打捞,文献式地录下上海棚户区域的生活,浓缩个人记忆和情感矛盾。
作品《邻居》和艺术家殷漪
作品《邻居》呈现了家庭室内一个聆听的场景。观众可以坐在沙发上,阅读由艺术家书写的信件,录音机里聆听鹩哥的鸣叫和小区居民的演奏,相邻而居是一种“共生”,这种“共生”可以在声音中传递。
《上海》作品互动装置观众可以跟随脚步听有关上海的100种声音
在《上海》这件互动装置中,跑步机面对着蟠龙小镇的河道,当观众走上跑步机开始走动时,耳机里会先传来窗外实时的声音,然后随机播放专辑《上海》中的100个声音,每个声音时长一分钟。当观众停止走动,声音也随之消失。
剧院和商场会播放各种背景声,殷漪思考,公共空间内谁来决定我们听到的声音?于是,他创作了互动音乐装置《礼物》,他鼓励美术馆参观者通过蓝牙设备连接音响,插播自己手机里的音乐,中断原先预设的维瓦尔第《四季》。每个观众都可自选背景音,决定公共空间内所有人能够听到的声音。
听觉剧场作品《我听到了》
在殷漪持续近20年的声音艺术探索中,其大多数作品来自不同展览项目的邀约或委任创作,因与特定场域和语境的深度捆绑赋予作品强烈的在地性。伴随时间和场地的切换,此次展览也使作品有了生长和延展的空间,展览标题源自同名听觉剧场作品《我听到了》。
余德耀美术馆馆长余至柔和艺术家殷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