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健康体检是体重管vps 的域名理的“第一张化验单”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05-09 23:26:28

最佳回答

“vps 的域名”科普|健康体检是体重管vps 的域名理的“第一张化验单”

2025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很快,“体重管理年”“国家不允许你胖”等热词便成为媒体和群众关注与讨论的焦点话题。其实,在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就已联合制定并印发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期望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一、体重为何成为牵动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2025年3月世界级著名医学杂志《The Lancet》发表的全球肥胖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已接近26亿大关,其中25岁及以上成年人达21.1亿,5至24岁青少年儿童达4.93亿,当前超半数肥胖成年人口主要集中在8个国家,其中中国(4.02亿)占据最多。研究预测,若现行趋势持续,2050年全球将有38亿成人(占半数以上)和7.46亿青少年儿童(占1/3)超重或肥胖。

这一串串数字,并非是我们对超重或肥胖有任何偏见,而是其中掩藏了各式各样的健康危机。体重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部分癌症都有一定的关联。这也就是为何习以为常的体重,却会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的关注焦点。

二、健康体检已成为大势所趋

不再被忽视的“健康晴雨表”。有一些人可能还沉浸在“没病就是健康”的错觉中,也有一些人甚至可能还没听说过“治未病”,健康体检这道健康防线的重要性,我们岂能视而不见?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4年)》显示,2017年我国体检渗透率为29%,2021年提升至38.9%,2023年我国体检渗透率约为39.5%,相较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体检渗透率超70%,德国达95%),我国健康体检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逐年提升也反映出更多人的健康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可见,体检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正逐渐从可选消费转变为健康刚需,从传统的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

健康体检是体重管理的科学起点。2025年“体重管理年”行动下,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应共同推动精准健康管理,让减重更科学、更可持续。可以说,健康体检是科学减重的“第一张化验单”,也可以是“第一张处方单”,能帮助人们更安全、高效地实现体重管理目标。

三、健康体检是“体重秤”,也是破局“密钥”

在体重管理中,首先,重视早期筛查,提高风险预警意识。体检可发现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人群,并通过腰围/臀围比、体脂比等指标评估内脏脂肪堆积风险。其次,做好个性化健康评估。通过血液检测,如脂代谢、糖代谢、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皮质醇、维生素、肿瘤标志物等多维度指标,以及人体成分分析、彩色超声等辅助检查,寻找超重或肥胖的根源或诱发因素,以及判断肥胖类型,如代谢性肥胖、激素失衡型等。最后,制定科学的体重干预策略。结合健康体检报告,可在体重管理相关门诊(如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肥胖代谢病中西医联合门诊)定制体重综合管理方案,对因对症治疗,或指导营养调整、运动强度等。

肥胖症分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原发性肥胖症是由于环境和遗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肥胖症。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不适宜或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如久坐、睡眠不足、高能量或不均衡饮食、缺乏运动等。继发性肥胖症主要是可明确病因的肥胖症,涉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部分药物引起的肥胖(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及综合征性肥胖症或单基因肥胖症等。

在健康体检中,我们既要重视各项关键指标的筛查,让检查项目成为身体健康的预警器,同时还要重视体重异常对身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肥胖可能会对多种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的损伤。肥胖症还与血糖异常(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殖健康(多囊卵巢综合征、精液质量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等)、肿瘤(结直肠癌、食管腺癌、肾癌和胰腺癌等)、精神心理异常(焦虑等)、其他疾病(如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等)密切相关。故而需加强对其他指标的监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为健康护航。

所以,在体重管理的体检常规筛查中,除了基础检查外,建议将脂代谢、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粘度、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功能、性激素、皮质醇、维生素类、肿瘤标志物、心电图、彩超、影像学检查、骨密度、动脉硬化检测、心率变异性分析等纳入常规检查和监测指标,亦可结合人体成分分析、胃肠镜、基因检测、PET-CT、肠道菌群检测等检查。

最后,健康体检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体检报告不只是为了获得“健康密钥”,更重要的是提供改变健康轨迹的契机。定期体检如同为身体按下刷新键,可以让我们一次次从被动治疗前移到主动防御。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用科学的数据为自身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刘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